东京美术塾 - 全国统一电话:
3年前
标签: 学科介绍


 

 我想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关于这三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在当下就能清楚且坚定的做出答案。小时候,有多少朋友说过“长大了我想当宇航员”、“我想做总统”等诸如此类的豪言壮志,那个时候,未来远比眼下的玩具更美好。可是,真的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到底又有多少人做了宇航员呢?现在的我们依旧怀有梦想,但是比梦想更现实的是眼下的生活和工作。也许等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才会知道当初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回顾此时的我们,也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    

之所以会聊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因为最近不仅仅是我个人,近来是毕业季和开学季身边有许多朋友留言:开始了一段新的旅     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寺山老师的寄语便是聊了这样一个话题。     也希望大家可以带着这样一个思考,看完我们关于毕设展的系列更新。    

学生时代的学习,进入社会后可以暂时忘记。    

图片
©️https://vcd.musabi.ac.jp/sotsuten/2020/    

系主任寄语:
  提笔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2020年的12月末。     仅仅在一年前,时隔五十六年东京即将再一次举办奥运会, 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人      都漠然地相信这     即将到来的2020年将会是被人们铭记的一年。但是,后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种被命名为covid19的肉眼看不见的生命体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直至今天仍在肆虐。恐怕在这种状况下,相同的生活成为了我们对2020年共同的深刻记忆。这次的毕业制作展览是在破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到现在虽然依旧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总算能够顺利的计划起来,对此我们发自内心的开心。从现在到开始展览还有70个日程,现在是最后阶段,但是我相信毫无疑问一定会成功的。这是因为在迄今为止的几次发表中,我看到了各位同学们认真且富有独创性的研究,这让我感受到了和往年一样投入到毕业制作中的热情。      “不是表面的结果,而是针对自己认定的目的,可以正确地判断需要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感知力和造型力最终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表層的な結果ではなく、自らが決めた目的に対して、何が必要かを適切に判断し知力と造形力でそれを実行する能力そのもの」)”         这是我们对同学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大家在大学最后的一年时间里,正式将这种意义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剩下的就是祈祷展览会能顺利举办了。    

我就今年的主题“反应”这个主题,向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看法。     大家到现在为止在大学里接受了4年的教育,加上义务教育,大部分人都要花16年(大学院生是18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接受教育,然后走向社会。我的建议是:     “学生时代的学习,进入社会后可以暂时忘记。(「学生時代の学習は、社会に出たら一旦は忘れても良い」)”     我建议大家进入社会后,先把头脑变成一张白纸,单纯地面对遇到的各种现象,然后像再一次刚刚进入校园一样虚心地学习。以我的经验来看,当我们虚心坦然地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相遇和状况时,就会有重新发现学生时代学习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的瞬间。大学里的学习,可以说是用大脑去理解,可以通过年轻的感觉来获得。但是,在社会上有怎样的邂逅和经历等,经过这些“化学反应”, 当我们花时间从庞大的学习中过滤和沉淀最重要的东西时,我想学习大概会成为一件自己的事情。    

请不要着急,相信自己,坚定的走下去。    

ーー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教授     寺山祐策    
 

(不)自由を踊る  

鍋田 瑞歩 (学部)  

我由于不擅长身体表达的自卑感,这4年间通过实践接触了与身体行为相关的各种文化、技法,开始关注于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以及世界的身体观等课题。我对消除“对身体的理所当然(からだへの当たり前)”的过程感到很有趣,于是在毕业制作中,我决定专注于探究这种“理所当然”的根本是什么。     以对德国版画家ゲルト・アルンツ(Gerd Arntz)的兴趣为契机,收集了许多德国的资料,近代体操的起源、形体舞、表现舞蹈以及它们与纳粹的联系等诸如此类与身体相关的各种事象浮现出了近代德国的身体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理所当然(无意识表达)”的根源所在。为了在事实的关联性中看到现代主义舞蹈的全貌,我制作了图表、书籍和影像。     在对精神和肉体的限制不断增加的现代,我们的自由和不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期望通过我的这部作品,能引导人们对社会的身体、自己的身体进行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染症と世界史~人類史に潜む暗翳~  

テイ コウブン (学部)  

2020年人类社会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年不能出门,我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了。人生的方向可能因为这场疫情而改变了。在自我隔离期间,每天都查看新闻和SNS,确认全世界的感染人数,大量的信息进入了大脑。“为什么传染病会突然出现”、“它是怎么存在的”、“它是如何改变历史的”。一直以来,我都想去看看疫病这种“隐藏在历史背后、来路不明的东西”。 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城流行瘟疫,最终导致了斯巴达的胜利。此后,雅典的共和制崩溃,165年以及251年的罗马瘟疫也多少影响延缓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把各种瘟疫带到新大陆,对没有免疫力的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因此,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灭亡了。由此可见,传染病和世界史密切相关。因此,我调查了瘟疫的起源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人类与瘟疫的斗争、人类恶意利用病毒和细菌、从瘟疫派生出来的艺术作品等。我试图从社会学和历史的角度,而不是医学角度,通俗易懂地说明感染症和世界史的关联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管楽器のしくみ  

中村 友美 (学部)  

说到乐器,人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地集中在声音上,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管乐器的构造、结构的趣味性和形状的美感也非常有魅力。我虽然在吹奏乐部有过打击乐的经验,但是对于管乐器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很新鲜。我想让没有乐器经验的人都能看到、触摸、了解、体会这种感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Invisible City 不可視の都市  

門廻 みのり (学部)
 

我本来就对地图和地理很感兴趣,喜欢学习这些东西。     从大学3年级开始就对古地图产生了兴趣,以古地图为主题制作了系列地图册。古地图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那里发现了区域可视化的魅力,如果能加入历史的故事、电影和小说的世界观,进一步加入图像相关的思考的话,是不是就能凸显出来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的地图的魅力吗?     城市,生活着很多人,产生了很多文化,有很多历史积淀。虽然不能一眼看出,但却有好几种解析的方式。其中心是“地图”,让我们围着地图随时享受意象之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観的色彩の美  

濵田 汐音 (学部)  

所谓的好看的配色,到底是怎样的配色呢?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美丽的颜色。从大自然的颜色到人工创造的颜色,各种各样。其中也有让人觉得格外美丽的颜色组合。这并不是所有人共同的感觉,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一般认为美丽的配色都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法则,前人的艺术家和研究者们也分析了配色的理论并进行了实践。为此总结了方法论和配色模式的书籍已经出版了很多。不过,这种普遍的美丽配色大多是指相对协调的颜色状态。     但是,即使在不和谐的情况下,我有时也会被某种配色所吸引。这种个人的感觉不是客观的。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每次面对颜色,我都记得这种暧昧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也想找出这种感觉的原因和规律,让自己能够控制。这个毕业制作是对这种主观的美丽配色进行探索,明确属于自己的色彩法则的实验性研究。     在研究中,为了不把感觉的原因局限于“单纯的兴趣爱好和配色喜好”,我按照约翰内斯·伊滕(Johannes Itten)和约瑟夫·阿尔伯斯( Josef Albers)的色彩论进行基础的色彩练习和知识的学习,同时进行关于主观色彩的美丽的各种实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江戸の化粧と時代背景  

田中 あいの
 

江户时期的妆容之美有几个特点。主要是由“素材”“政治”“媒介”构成。材料与现代不同,以非科学的方法,使用了含有有毒植物和铅等有害物质的材料。另外,政治背景也有很大的影响。化妆乍一看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但回溯历史,是基于身份和社会属性的。虽然也有通过法令统一,禁止华丽的东西,但正因为有了规章制度,才着眼于新的事物发展起来。     现代日本的传统作风的化妆只能在歌舞伎等传统演艺中看到,追溯过去的资料,结合历史背景来观察化妆的变迁的过程中,应该能感受到当时化妆的容样吧。而且当时还没有数码技术,所有的媒体都是看得见、拿得到的,因此受绘画作品(浮世绘、歌舞伎等)的影响更大。     不仅是妆容之美,希望大家能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生活在江户时代的人们的奋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蜉蝣シリーズ——親子関係と記憶想起のきっかけ作りについて  

チョウ ウチン(大学院)
 

这三本书是为了让读者重新回忆起遗忘在心中的童年。我最先在意的是,虽然度过了同样的时间,但有人记得那件事,也有人不记得,而且不记得的人更多。大脑这个东西很不可思议,据说其容量是无限的。即便如此,人还是会忘记。以为自己忘记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那是因为大脑并不是真的忘记了,而是把它放进了大脑的深处。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因为不使用而理所当然地被整理的记忆,会成为各种麻烦的小小火种。我此次的研究对象“亲子关系问题”也与此息息相关。很多大人几乎都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所以无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法,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有可能成为“毒父母”。但是,提醒别人有时也会伴随着风险。这里列举的是情感麻痹这一病态症状。人的大脑具有防止自身精神崩溃的机制。如果小时候遭遇的事情是严重到足以让人精神崩溃的事情,也就是心理创伤,那么当被触摸到这个心理创伤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开始暗示自己“不要想起来”。结果,就是不断逃避问题的解决,把问题留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也不知道根本原因,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不管是美好的回忆还是不美好的回忆,都不是用暴力疗法,也就是说,不是直接让人回忆起来,而是为了创造能够与记忆联系起来的状况,才诞生了这三本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One billionth of a meter  

栗原 三奈  

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肉眼可见的。而且,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隐藏不想看到的东西,或者因为看不见所以装作不知道。我相信把看不见的东西可视化,就能产生意义和信息,在大学生活中,我一直在制作把人类看不见的微观层面分辨率的东西可视化的作品。     在毕业制作中回到了微观层面的原点,聚焦构筑这个世界的一切的原子。我们人类和植物,眼前的笔和橡皮,甚至是天空,都是由约100种原子组合而成的。纳米,也就是说,你可以观察十亿分之一米的世界。所以,我试图用印刷表现方式重建这个微观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色光  

石上 真菜  

人在看东西的时候,眼睛会瞬间对光产生反应,通过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视细胞”会感知并传达给大脑。虽然速度极快,但是对颜色、形状、运动等不同对象的反应时间却不同。视觉神经首先认识颜色,然后再认识形状、运动。但是,尽管颜色在最初被认识后会唤起我们强烈的印象和感情,但生理角度来说,大脑很难非常精准地记住这些感觉。     颜色是没有标准化数量的,在已显现出的颜色之间存在着无限种的颜色。进而,颜色有时会因为与相邻的颜色的相互作用而显得不同。换句话说,颜色是一种微妙且容易动摇的存在。     话说回来,天空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在大气中散射而产生的。我们无法准确地记住天空的颜色,也就是光的颜色。但是这种模糊的颜色可以用光再现出来。为了把不确定的东西有一种非标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我制作了渐变的颜色样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伝統パッケージの解剖 — 包むの原型を視るー内包される多面的な美ー  

後藤 め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注意到一袋塞满包装容器的垃圾。在大学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我对包装设计产生了主要兴趣,渐渐的我认为这种现代包装的存在方式产生了违和感。     在这种情况下,我遇到了设计师冈秀行著的《日本的传统包装》(1965年美术出版社)一书。直觉告诉我,包装应该是这样的感觉。《日本的传统包装》中收录了许多利用树木、竹子、稻草等自然素材,并且根据扎根于日本各地的平民智慧而诞生的包装,冈秀行将这些包装命名为“传统包装”。     我被它的造型之美深深的吸引住了,同时,渐渐对其背景也产生了兴趣,自己尝试着再现这些造型。这同时也是对造型的解剖,通过这样的研究,我发现传统包装实际上包含着多方面的“美”。从中可以窥见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它成为重新审视现代包装存在方式的契机。在这次的展示中,我想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视觉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モノの見方を変える  

松岡 玲  

我的主题是“与物品的关联方式(モノとの関わり方)”。这次毕业设计作为4年学习的集大成,对于喜欢参与型和体验型的作品的我来说,想要制作出能让观看的人参与并享受的作品。     我们平时会无意识地做出适应周围环境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物品”之间相互影响着。比如铅笔,如果是圆木那么粗的铅笔,应该得用双手支撑着拿着吧。从小人国世界的角度来看,也许会像长椅一样使用。就像这样,即使是同样的“物品”,随着形状的变化,其携带方式、写法、使用的方便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另外,如果改变视角,物品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改变。在这部作品中,希望大家能看到、触摸、体验与物品之间关系的变化。从中一定能看出我们平时不经意行为的意义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陝北地域におけるヴィジュア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メディアとしての民俗剪紙:意味構造の解剖及び視覚言語の分析  

チョウ ガン
 

人类是一种处理符号的动物,陕北地区的民俗剪纸是叙述视觉的共通语言,在每年例行的传统活动和人文礼仪中起到沟通的作用。正因如此,民俗剪纸对陕北地区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对剪纸研究者们的创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民俗剪纸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语义进行了先行研究。 本研究并不是对剪纸主题的“赋予意义”进行通时性的考察,而是关注符号组合的“语法”。既存的符号通过新的组合,产生了新的意义性。以创作者的目的为基础,对300件左右的剪纸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图像群的意义结构的基础上,对“传达”的视觉过程进行分析,探求剪纸的折线布置造型的数学原理。 另外,2009年民俗剪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数据记述的轴过于单一化,因此,本研究也正在试图为剪纸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数据库记录和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主查:寺山祐策/副查:古坚真彦)  


 

图片
图片
图片


 漢語表記による造本と版面造形の変遷についての研究      

梦蕾(大学院)  

我喜欢文字书写的世界,展现这种世界的载体正是书籍。我注意到,在汉字文化圈中,无论是“汉语”还是“和语(日语)”,都没有一个可以精准解释“タイポグラフィ”的词汇。自古以来汉语的タイポグラフィ(古来漢語表記)的样子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以漢語表記为对象,开始了造本和纸面造型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被宋刊本的精美所折服,我认为其中出版方的“陳棚”是最出色的,为了了解其造型之美,我进行了各种分析。现在大陆的漢語表記方式变成了简体字,组合方式也变成了横写。虽然不能逆时代潮流而动,但我认为有些东西是应该随着时代而改变,有些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通过本研究,我想阐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漢語表記方式,以及其造型之美背后的东西留给未来。(主查:白井敬尚/副查:古坚真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時代がもたらした図像——元青花の文様における視覚文化の探究  

程真 (大学院)  

中国陶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的青花瓷是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在政权被异族夺取的时代背景之下,工匠们使用含有钴的颜料,在白底上描绘图案烧制创作出瓷器——元青花。这些图案展示了一套统一的图像流程。那些潜藏在所有元青花图案中的文化要素,在纹样上表现得丰富而多样。 我想通过对元青花纹样的探究,弄清楚这些元青花纹样到底在诉说着什么。为了阐明这一点,必须分析其特征、元代思想或来自当时社会影响的关系。另外,通过分析元青花纹样的视觉逻辑和特征,可以发掘元代的视觉语言,也就是陶瓷工匠创造艺术的理念和形式。 (主查:寺山祐策/副查:新岛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女手の「動態美」に関する研究と再構造  

季达 (大学院)  

我认为“女手”(一种假名书体的名称)潜藏着动态的姿态。也就是说,这之中没有一条直线,也没有一个对称形状,也没有左右对称的东西。无论是直线、对称形还是左右对象,全部都不存在,它是由曲线构成的。曲线之间的组合也相当特殊,主要用“连绵连续”、“延伸线”、“倾斜”、“扭曲”等来书写,笔顺之间连一条十文交叉线都没有,用“结”、“旋转状”模糊地构成。我对这种动态的姿态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很感兴趣,于是就日本传统书体—— “女手”这个课题,追溯其中的书法家及其时代,由此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第一代“女手”书体的《高野切》和《古今和歌集》为研究对象,探究书法、写法以及书写意识。同时,立足于身体性、构成学和现象学的视角,通过新的作品再现了“女手”的动态姿态。 (主查:白井敬尚/副查:中野豪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村惕斎の訓蒙図彙から見渡す日本の天文図譜の変遷 中国の「天人相関説」の影響から日本特色ある編集への発展  

贺一凡 (大学院)  

日本民族很擅长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日本原有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成为日本式的“物”。从中可以同时窥见到日本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和外来文化的魅力。 大学时,读了三浦紫苑的小说《编船》,对词典产生了新的看法。由此,我开始着眼于词典的编辑和设计。作为毕业制作的延长线,来日本后也收集了有关日本辞典的资料,特别是文字辞典和插图辞典。除了收集资料,我还去看了原版文物。最后,最后我选择插图辞典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訓蒙図彙》的一系列图谱。 作为日本第一部词典类书籍,《訓蒙図彙》是根据1695刊本的《頭書増補訓蒙図彙》和1789刊本的《頭書増補訓蒙図彙大成》这两本书籍增订制作而成。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图”和“文”的内容不断地启蒙着广大读者。另外,《和汉三才图绘》、《训蒙图汇》、明治时代的百科事典、单词图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也受到了肯佩尔编辑的《日本志》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中有关日本的条目的记载的影响。我认为《训蒙图汇》是日本书籍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这一系列的插图类辞典(博物图谱)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如何顺应时代而逐渐变迁的呢? 由此,我想寻找一种与具有日本特色的思想和文化相融合的书籍编辑、设计的方法论。 (主查:寺山祐策/副查:中野豪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情依存記憶——聞き手からの物語の再構築  

フ ウソウ (大学院)  

尽管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几乎都记不清详细的经过,但当时的心情却清楚地记得。电视剧和电影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看完几个月后,记忆变得模糊。虽然有时会记不住当时的视觉呈现,但是能清楚地再现当时所感受到的冲击和感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不是因为与具体的事件相比人们对感情的印象更深刻吗?     与机械性记忆不同,人类的记忆是主观的、动态的,因此经常会出现错误。但正因为不完全符合事实,故事才变得有趣。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是人类记忆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信息的摄取和传达两种功能,所以在“接受-铭记-保持-想起-传达”的过程中,故事被解释和翻译。我们可以设想,当我们将某个故事作为记忆输入大脑时,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根据身份的不同产生各种“扭曲”,从而重新构建主观的故事。这时,故事就会成为人们自己的故事。     本研究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故事的传达方式。换言之,对于相同的故事,人们基于各自的主观感情,会有多种记忆的表现方法。本毕业制作中,进行观察人们的表情和姿态,分析感情变化的实验。对于一定的记忆材料,人们的感情对记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可视化,试图从听众那里重建故事。     (主审:北崎允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中の子どもの遊びと遊びにともなうケガに関する調査研究 体育と保健の内容との関連で  

ソウ ショウ (大学院)  

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受伤的经验和知识的中日比较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自己对医疗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这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医疗相关的知识背景,独立性和自我保护力都很弱。因为今年不能回中国,所以不能进行实地调查。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在网上做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资料。日本的部分内容是在公园和冒险游乐场等儿童游乐场观察后,用图画和照片记录下来的。主要观察的领域是国分寺的playstation。以此来发现孩子们日常的玩耍和体育课之间存在关联性。     (主查:斋藤启子/副查:森敏生 )    
 
图片
图片


古代中国記述史再考  

オウ イシュウ (大学院)  

我是从“书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这项研究的。我们已然习惯将文字印刷,然后装订成书籍。但是,像刻有文字和图像的石头、坚硬的黏土、刻有象形文字的青铜器等这些非纸媒的载体,不能说他们不是书籍。进一步扩大“书”的概念,不使用语言作为符号的绘画、照片、影像;不使用物理媒体的网页等电子媒体的产物;或者没有符号和媒体的物理性存在的人之间的对话等,可以被称为极端扩张的“书”的概念。 因此,我试图扩展“书”的所有概念,以描绘、书写、记录、编辑、传达等人类的身体为基础,在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之中,以“ライティングスペース”的概念作为本研究的视角,考察在纸媒支配以前的中国古代的记述世界。 (主查:寺山祐策/副查:北条みぎわ)  


 

图片
图片
图片


偶然的な造形について研究
  トウ ヒ(大学院)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变形”“抽象”“物质”等表现形式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和接受。虽然作品中没有刻意计算过在媒体中产生的偶然性视觉效果,但在观看时却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人感到生命感。这让我觉得有非常有魅力,有探索的价值。     本研究以偶然性造型为主题,从东西方艺术中收集并考察了所谓偶然性造型的基础资料。考察不同领域中创作者对偶然性造型的解释,并在理解偶然性造型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定义。     通过先前的研究,我发现中国明末清初的大写意风格很早就使用了偶然因素。因此,最后结合已知的本国文化,以大写意为中心,用水墨手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其背后深层的内涵。     (主查:寺山祐策/副查:阵内利博)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期还会持续推出其他院校的毕业作品总结,敬请期待。



 

- END -            

©原创文章 转载请获得授权            


 


 

图片


 


精彩文章回顾


1.2019年武藏野美术大学优秀毕业展 视觉传达学科篇

  图片  

 

  2.本年度武藏美毕业展最新速报            

  图片  


3.本年度东京造形大学优秀毕业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