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美术塾 - 全国统一电话:400-100-6065
3年前
标签: 艺术鉴赏



说起「书」来,也就是日语中的「本」是这几年我最常打交道的对象了。     无论是在看展览的时候排     队购买限量版的图录,还是逛东京的二手书店淘到了已停刊的稀少书物,一本心仪的“书”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消费后欲望被满足的欣喜,就像是男生买鞋,女生买包包一样。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书店。

位于吉祥寺的二手书店「百年一日」 照片来源于网络  


 位于代官山的「蔦屋書店」 照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的展览基本上都是禁止拍照的,但是都会出版本展览展示作品的图录,因为有些展览是几十年不遇的,所以这些图录收藏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去年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书法展的那本图录,当时过年给父亲扛回去了一本,等到过完年再回到东京去看就没了。


另外,我的研究也跟中国和日本的印刷、出版历史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日本像东洋文库、国立图书馆、甚至日本的宫内厅等典籍收藏场所,都藏有大量的珍贵汉文典籍。     一开始还只是享受在武藏美的图书馆里看海量的图录或者是看老师们策划的展览,后来就不能满足我的欲望了,虽然文物我不能占为己有,但是实物还是要争取去直接接触一下的。     当然,我们对“书”的思想境界也就停留在满足自己对审美和信息的渴求上,像杨守敬先生等老一辈的大师,1880年代左右出使日本期间,在日本购买了上万本中国古籍,其中有的甚至是在中国绝版的书物。    


    过去两年,为了看古籍善本,访问了东京的各大文库和图书馆,甚至还飞去了台北两趟,在台北故宫看到了三个版本的《本草纲目》。照片为        台北故宫图书馆善本阅览室,此图片禁止转载。    

 

 

「书」到 底 在 什     么 地 方 吸 引 了 我 们 ?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莫名其妙,从小我作为家里最不愿学习的一个小孩,却唯独对这种阳春白雪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观来说,一本书吸引到读者最初的因素,一定是他的外观。回想起小时候跟着爸爸去新华书店,那一摞摞书里能引起小朋友拿起来看的一定是长得最好看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才会有意识的从内容入手去搜集书籍,但是,  一个令人心动的装帧设计无疑是给书籍内容加了不少分。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在封面设计上却并没有太大的花样。我真正深入接触到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源流也是在这几年,一方面2018年寺山老师和新岛老师在武藏美的美术馆策划了个大型的和样刊本的展览,这之中提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内容;另一方面身边有一些好朋友和前辈在研究不同时间段的中日的书籍、排版、字体等话题。对比他们来说,我的着重点更多是书中的图像印刷,吸引我更多的是内页图像而不是书籍的外表。这使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书籍如果合上页,就封面设计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反观全球的书籍设计历史,封面设计的历史远没有绘画、工艺美术源流那样的五彩缤纷。当然,中国古代是有装帧艺术在的,去年在台北故宫买到一本图录《装池之美》,里面收录了各式各样工艺复杂、材料名贵的书画装裱工艺,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外观设计,  但是这些艺术概念大多是定位在宫廷并没有平民化,更没有大规模普及,对比起我们的邻居日本,我们走的更像是高端定制路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近现代的东方书籍装帧设计是从日本开始的。      

 
 

    2018年武藏野美术大学「和           語           表           記           による和           様           刊本の源流」展览图录      

   

   

那 么 ,什 么 是 装 帧 之 美 ?    


具体来说,一本书的装帧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制纸、印刷、制本。这三部分任何一个都能单独拿出来当一个研究课题,尤其是对于日本来说,除了从奈良时代接受的中国书籍装帧之外,日本自身又发展出了和纸、和装本等文化,像嵯峨本谣本、本木昌造活字印刷等具体流派,具体的我就不一一讲述了。总体来说,我是把装帧艺术分为装订和装画两个主题进行探讨。日本的装帧工艺跟浮世绘一样,也是由几个专门的匠人分工协作完成的,“绘师”、“雕师”和“折师”。在我看来,这三种不同的制作环节,恰好说明了推动日本装帧艺术发展的最直接的两个动力,一个是盛行于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另一个是兴起于明治时期柳宗悦所倡导的“民艺运动”。


 2018年武藏野美术大学「和語表記による和様刊      本の源流」展览    

 刊本制作展示现场「彫り・折り」环节    


 

浮世绘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和逐渐成熟的制作工艺,为书籍装帧提供了素材也提供了技术。同时,民艺运动又推动了陶艺、印刷、建筑、料理、染织等工艺的发展,匠人们将这些传统手工艺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阶级之中。面对当时社会极速西化的冲击,恰好保留住了日本原有的审美意识。


 

 富岳三十六景之一「凯风快晴」,葛饰北斋绘。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 于 装 订      

 很多日本研究者评价日本近现代书籍装订艺术是最能代表日本审美意识的工艺     。一本书的书籍设计,不仅仅是“表纸”也就是封面,还有腰封、扉页(“カバー、带、見返し、扉)等,在此之中会运用到大量的手工艺技术。这些对象的参考环境也不仅仅只是文本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很多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家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到贩卖战略,针对读者的胃口设计书籍装订。      一本书的装订要素主要包括两部分,书名标题和书籍形象图案。当时,设计师会根据所关注的主题选用染型、木板印刷、铜版印刷等工艺技术。现在的我们做一版书籍设计,基本是靠AI/ID等电脑软件完成,对比起那个时代的作品,我们反倒是失去了对书物本身的个性体现。花森安治在设计      《暮しの手帖》之初,就考虑到消费群体面向家庭妇女,这一人群,主要就是为家庭琐事忙碌,也就产生了随手记事的习惯,所以      花森安治在初期一直坚持选用插画作品为主要视觉,甚至是标题也坚持用手写艺术字。      

 
 

《暮しの手帖》的早期刊本,花森安治设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关 于 装 画      

“装画”也就是书籍装帧中,使用到的绘画,是书籍装帧中所谓“视觉传达”的功能中最重要的部分。早期的装帧艺术家是日本画家或者是西洋画家出身,所以,艺术欣赏性较高。但是,对比起他们的绘画创作来说,  装画的信息传达效率要更高一些,也就对画面表现要求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了让人们能更容易的理解绘画内容,装帧艺术家们会将绘画题材高度提炼,从而达到符号化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与文字的组合,这也越来越接近平面设计的本质了。      

 
 

 泉镜花《日本桥》1914年小村雪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是对近代日本书籍装帧的一个浅显的概括,书,从一个实物载体来说,是一个有重量、有厚度、有温度、有质感的实物,同时,在这些物质的背后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他不仅仅是记录了人们的文明进程,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于书这个主题,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反思,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浅显的分析,当然,至于起初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喜欢“书”?我依旧是无法给出一个单一的答案,或许是因为他的外表,或许是因为他的内涵,或许是因为他的神秘,再或许是因为他的情趣,带着这个问题在阅读中体会吧。  


 

下面是我在东京兼职讲课的一份教案中总结出来的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装帧艺术家及其作品,希望可以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橋      口五      葉      (1881      −      1921)      

 橋      口五      葉      是日本画专业出身,后又学习了油画,他的图案设计有浓厚的浮世绘风格,尤其是浮世绘的美人画形象,被他多次使用在早期的平面设计之中。他最有名的装帧作品就是1905年跟夏目漱石合作的小说《我是猫》      (     『吾輩ハ猫デアル』      )      ,后来夏目漱石的不少文学作品都是由      橋      口五      葉      所设计的      。      

 
 

 夏目漱石『吾輩ハ猫デアル』大正12年(1923年) 图片来源大倉書店    

 

 杉浦非水(1876      −      1965)      

杉浦非水对于日本平面设计的初期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他的「三越百货公司」的那张海报被很多平面设计师认为是日本平面设计的开端。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多选用简单明了的自然事物为元素。  


 

 『三越』早期刊本 图片来源于文生书院    

 

 《三越吴服店》杉浦非水1914年    


小村雪岱(1887−1940)  

小村雪岱也是日本画专业出身,除了涉足浮世绘领域和平面设计的相关领域之外,他还是早期的舞台美术设计师,所以,在小村雪岱的装订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日本舞台艺术的气息,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也是那个时代最富有东方浪漫主义气息的。  


 

 泉镜花《斧琴菊》小村雪岱1923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田干彦《         祇園        夜话》小村雪岱1915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藤田嗣治(1886      −      1968)    

藤田嗣治是这几位设计师当中,受西方影响最深的一位,他早年留学法国,晚年也一直生活在欧洲和美国。他的绘画作品中有大量裸女等西方的艺术题材,装帧作品也常使用速写等绘画手法,作品主题相对自由灵动。  


 

 柳泽健《纪行世界图绘》藤田嗣治193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を泳ぐ》藤田嗣治1942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井武雄(1894      −      1983)      

武井武雄出身于西洋画专业,是日本早期关注于儿童视觉艺术表达的艺术家,起初,是从为儿童绘制简单的插画和为从西方引进的儿童故事设计书籍装帧,后来创作了大量的儿童绘本及杂志。  

 

     

 武井武雄刊本作品1964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芹      沢銈      介(1895      −      1984)      

芹沢銈介是染色工艺家,日本“民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受柳宗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芹沢銈介更看重书籍装帧的工艺技术方面,他的作品经常是综合一整套的设计,在其中所用到的工艺技术也是最综合的。除此之外,芹沢銈介还非常看重从传统纹样研究,有很多平面艺术作品的灵感是从染织艺术中而来。  


 

《物偈》芹沢銈介:型染/柳宗悦:偈 1975年  


 

《      文字      絵     》芹沢銈介 1954年  



- END -  

©原创文章 转载请获得授权  


 


精彩文章回顾


1.平面设计师木住野彰悟和他的工作

   

 

  2.对谈武藏美・多摩美・东艺大前辈 前14期经典回顾            

   

 

  3.合格案例年度文章总结|同学们的经验小分享